洪水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,随着气候变化、城市开发与森林砍伐等因素的影响,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,对家庭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构成极大威胁。了解并掌握洪水发生前后的安全措施,是每位家长保护孩子安全的重要一课。
洪水发生时的应对措施
当气象部门发出洪水预警时,家长要第一时间关注天气广播和当地紧急警报系统,遵循官方发布的疏散指令。如接到撤离通知,务必迅速带孩子安全撤离,不要犹豫或等待。
洪水期间,切勿让孩子接触或穿越流动的洪水,即使只是积水的地下室也可能暗藏电流或污染源。若被困在建筑物内,应带孩子前往最高楼层,但避免进入封闭阁楼,以免被困。
对于青少年或正在学习驾驶的年轻人,家长更应反复强调洪水期间的驾驶危险。一个重要原则是:“掉头,避免溺水。”即便水不深也不应驾车涉水,因为湍急的水流可能瞬间将车辆冲走,水下的路基也可能已被破坏。如果洪水淹没车辆周围但尚未流动,应弃车前往高处;若水进入车内,尽量攀至车顶避险。特别是夜间能见度低,更要提高警惕。
同时应避免在暴雨期间在溪流、河边、小溪附近露营或停车,桥梁在洪水冲击下也可能瞬间垮塌,因此应远离湍急水流上的桥梁。
洪水过后的安全与清理
洪水退去后,潜在的危险依然存在。家长不应立刻让孩子返回受灾区域,必须等到官方确认安全后再进入家中。进门前应检查是否有电线松脱、煤气泄漏、结构损坏等隐患,尤其要警惕可能藏匿的野生动物,如毒蛇。
洪水过后,儿童、青少年和孕妇都不应参与清理工作。清洁前必须对所有物品进行消毒,尤其是孩子的玩具、衣物和生活用品。家用漂白剂是实用的消毒工具,但应远离儿童,并保持通风。像毛绒玩具、枕头等难以彻底消毒的物品应直接丢弃。
水源安全也是重点关注事项。如果使用的是城市供水,请关注当地公告;如是私人水井,须遵循环保部门的指导。不要用疑似被污染的水来洗手、做饭、刷牙或冲泡奶粉。建议使用无需加水的婴儿配方。
受污染的食物和餐具都应丢弃,哪怕只是疑似污染,原则是“宁可错扔不可误留”。若停电时间较长,冰箱中的食物也可能腐坏,需谨慎判断是否可食用。
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
除了身体安全,洪水等灾害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。家长应尽量减少媒体中关于灾情的过度报道,鼓励孩子表达疑问并给予真实、简明的回答。对孩子的恐惧应理解和接纳,而非轻描淡写或给予虚假的安慰。
如果发现孩子在灾后出现情绪异常或行为问题,应及时联系儿科医生或专业心理健康人员,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疏导。
总之,洪水虽难以避免,但通过科学的准备和冷静的应对,每个家庭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,保护孩子的安全与健康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